漯河金融监管分局:让金融“活水”快速直达小微企业
1月22日,从漯河金融监管分局获悉,自去年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漯河市金融领域快速响应,更多“活水”流向小微企业。“快速”“直达”是此次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突出特点,其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
目前,漯河金融监管分局联合漯河市发改委建立市、县(区)两级协调工作机制,采用政府人员加银行人员“1+1”走访模式,指导组建由1187人组成的走访队伍,深化机制对接、产品对接、服务对接,加快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数据显示,2024年10月15日至2025年1月20日,漯河市通过协调机制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营主体 13.91万户,新增授信42.67亿元,新发放贷款40.45亿元,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
聚焦“融资难”,加大续贷工作力度。对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名单内企业,漯河市银行机构提前开展续贷调查,做好续贷融资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续尽续”。如建设银行漯河分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送短信,企业登录“建行惠懂你”app按要求操作即可完成续贷;中原银行漯河分行新上线“商易贷”续贷模型功能,未结清业务可提前测算续贷额度。截至1月20日,漯河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续贷金额为17.44亿元,占比43.28%,较机制前存量占比提升近35个百分点。
聚焦“融资慢”,优化对接工作流程。漯河市银行机构第一时间做好清单内企业的融资对接,对收到的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尽快开展对接、尽调、审批、业务落地等工作,尽可能缩短企业“等贷”时长。如中原银行漯河分行获得总行专项授权,对推荐清单企业,由原来的200万元审批权限调整至500万元;郾城农信社为纳入清单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派遣客户经理上门为企业办理授信手续,为某工贸公司发放“豫商科技贷”300万元,从办理到放款仅用了5天时间。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全市银行整体授信、贷款连续11周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周均授信金额3.53亿元,周均发放贷款金额3.4亿元。
聚焦“融资贵”,压降综合融资成本。漯河金融监管分局组织辖内机构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专项行动,督促银行机构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对涉企收费问题深入开展自查,规范与贷款中介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行为,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负担。2024年末,漯河市银行业机构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35%,较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
聚焦“不敢贷”,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各银行机构细化尽职免责要求,明确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免责以及从轻、减轻责任的情形,出现风险后无确切证据证明信贷人员失职和履职不到位的,免除相应责任,深化“敢贷、愿贷”长效机制建设,切实为基层人员松绑减负。2024年,漯河市银行实施尽职免责的一线客户经理有232人次,占全部需追责一线客户经理45.31%,实施尽职免责的管理人员192人次,占全部风险需追责管理人员86.88%。
聚焦特色产业,开展多元金融服务。去年11月份,漯河金融监管分局组织10家省级和市级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开展“行长进万企▪金融业走进中原食品实验室”调研活动,为实验室科研转化企业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如郑州银行漯河分行为河南省“中原食品实验室”园区内初创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研发贷、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信贷产品;在大走访过程中,针对一些交通运输行业、物流行业企业提出的银行贷款外的金融诉求,漯河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财产险公司,分别赴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市物流协会开展保险知识上门辅导活动。漯河市物流协会向漯河金融监管分局赠送“排忧解难促发展,优质服务办实事”锦旗,表达对金融监管部门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感谢。(李淑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