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四对“既要又要”,应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挑战

Connor 火必官网 2025-04-01 7 0

连平 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大国博弈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挑战,如何统筹应对挑战,并实现制度型开放?

3月1日,“陆家嘴金融沙龙”首场活动在上海中心圆满举办,主题为《机遇和挑战:大国博弈、汇率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沙龙上发表精彩观点,他指出,要统筹把握金融市场结构调整开放节奏、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弹性与稳定。

四对“既要又要”,应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大国博弈愈发剧烈,连平认为博弈正在向多个领域深入展开,包括投资领域、科技领域、关税领域以及金融领域,具有全领域和高强度的特征。

连平认为,大国博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并防范风险。如在金融市场上,大洋彼岸某些政策举措出台会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包括股市和债市。科技领域方面的一些打压措施、或双边投资方面的有关举措,出台后会对部分上市公司产生影响。相关政策举措带来的资本流动也将引起市场波动及汇率波动。

为应对大国博弈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连平提出做到四对“既要又要”:

既要推进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和改善,加快开放节奏,又要把握好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开放节奏。连平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和行业的开放仍有较大空间,比如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开放程度可以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全面开放。包括机构的落地门槛、业务开展的门槛,都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既要推进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又要防范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当前最需要推进的是衍生产品,特别是外汇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这是市场亟需的;但与此同时又要管控好衍生产品发展带来的风险。”连平表示。

既要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机遇,又要稳慎把握资本项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力度。连平介绍,金砖国家在推进本币贸易结算方面已经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这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美国为维护美元霸主地位,会针对盟国以及周边邻国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阻挠人民币离岸和跨境使用。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要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使用,又要有序平稳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自由兑换,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资本流出。

既要适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又要注意把握好汇率波动的幅度。连平认为,适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对抵御外部负面冲击会有积极作用。但又要避免汇率出现明显的贬值或者是汇率超调。连平还建议,可鼓励中小民营外贸企业去银行做衍生产品,以应对汇率风险。

制度型开放有三方面重点工作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走制度型开放的道路,这一点已基本达成共识。连平进一步指出,制度型开放要着眼于通过制度调整和建设,减少金融要素在金融中心跨境流动的相关限制,具体有三方面工作可做:

首先,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有较多相应制度安排,这些制度为市场长期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制度已落后于实践,限制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比如机构设立门槛、业务开展门槛以及股权投资等门槛,我觉得都有调整的必要,以进一步扩大开放。”连平表示。

金融监管领域有较多政策,有些政策也已形成了长期制度,一些政策还对开放构成了限制。连平认为,逐步减少监管方面对开放的限制,也是未来制度型开放的重要领域。

金融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调整频率和适应性对于金融市场开放至关重要。在连平看来,中国金融法律法规的调整相对滞后,调整频率偏低。相比之下,香港市场的金融法律法规调整更为及时,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法律,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修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面对全球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及时合理地调整法律法规,扩大对外开放,可帮助金融中心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该系列活动将构建与“陆家嘴论坛”相呼应的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场景化、国际化运作,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评论